【資訊】新聞-紀錄-生活藝術-農產品-社區營造 
【故鄉】地理-歷史-宗教-民俗-文教行政

【旅遊】小吃-交通-地圖-指引
【互動】留言版-討論區-簿

【會員】申請-登入-設為首頁
 

 
Google
 

來去梅山│

地理位置篇

梅山鄉位於嘉義縣的東北角,面積一一九 .七五七一平方公里,北緯在23.6至23.0之間,東經在120.4至120.1之間,東西相差0.13,海拔自九十公尺起至一、八一五公尺。北接雲林縣古坑鄉,南與竹崎鄉為鄰,東接阿里山鄉,西與大林鎮、民雄鄉為鄰。人口約二萬四千一百人。
         梅山因地形特殊,涵蓋了丘陵區、淺山區、深山區等三種不同地形:

梅東村、梅南村、
梅北村

    這三個村所形成的行政區,是梅山鄉公所的所在地,也是全鄉文化、交通中心,占地面積最小,人口卻最多,商業最興盛,堪稱為梅山鄉城。

過山村

    位處太平山脈分支的丘陵之後,為進出梅山必經之地,自古人文鼎盛,竹筍、柑橘產量豐碩。

大南村

    本村因有兩大部落,一為大草埔,另一為南勢坑,各取前一字,稱為大南村,橘子、柳丁、竹筍、檳榔為主要農作。

雙溪村

    因二條山溪在此會合而得名,溪水清澈、魚蝦豐富,適宜休閒垂釣,村內遍植各種果樹竹林,農產豐饒。

安靖村

    村名來源為舊時「五虎寨」之詔安寮及南靖寮,各取其第二字合稱為「安靖」,位處丘陵坡地適合栽植四季水果及蘭花。

圳南村、圳北村

    該兩村因位處梅山水圳之南北,有山有水氣候適宜,農產有竹筍、橘子、蓮霧,成果豐碩,盛產期間,火紅的果實為整個山村增添無限色彩和喜悅。

永興村

    原名為「九芎坑莊」,地名緣起三疊溪畔,遍長野草九芎樹林,路過之人即以九芎稱之,竹林豐富,昔日造紙極盛一時。

半天村

    原名「半天寮」,由安靖村觀之,隔安靖溪及峭壁地帶,有如天上之寮,故稱之,為市區與山區交通必經之地,至今仍保存昔日古道,為建行、尋古最佳景點。

太平村

    太平村舊名為「大坪」乃村民聚居於廣大平坦的山區平地,故取名「大坪」。
    海拔1060公尺,是舊梅草公路的中心點,從梅山至太平,公路節節上昇,共有36個大彎,直到太平路才轉平。氣候宜人,綠林幽竹,景色清新優美,主要風景據點有相逢瀑布、萬坪石、千年洞、孝子路、三元宮、獨立山等,是一處適宜渡假休閒的風景區。

太興村

    太興村原名為「梨園寮」。本村的信仰中心為供奉觀世音菩薩的「太興岩」,山村景色秀麗,極適合民眾休閒旅遊,為發展觀光遊憩的最佳景點。

龍眼村

    原名為「龍眼林」,因古早的山龍眼甚多,密集成林,故以龍眼林稱之,村民勤奮栽植茶樹,所產茶葉品質良好,為梅山茶的主要產地。

碧湖村

    舊名為「堀尺嶺」,因昔時腳伕行經此間山嶺,路徑斜曲又兼起伏,有如工匠所用之「屈」,故名,村內滿山茶園,景緻宜人,置身其間宛如世外桃源。

瑞峰村

    原名「生毛樹」,由海鼠山所在的山峰聚落縱目遠眺,太陽從山後躍出,祥瑞萬千,故名「瑞峰」。
    本村農產以茶葉為主,甜柿、金針、蘭花已逐漸推廣,峽谷溪豁如詩如幻,景色迷人,社區守望相助隊表現優良為山村增添無限祥和與熱忱。

瑞里村

    原名「幼葉林」,其源自於早期地域內多栽植「幼葉仔」樹,茂密成林。本村以風光秀麗,氣候宜人聞名,農產以茶葉為主,推廣的龍珠茶及茶香品質極佳,深受國人喜愛。

太和村

    太和村原名「蛤里味」,光復後,地名經地方士紳賢達,多次會商協議,認為各部落應以和為貴,故以太和為村名,轄內遼闊,農產富饒,所生產的茶葉及愛玉子,頗受消費者喜愛。
 

智慧財產權】【服務】【贊助】【關於小梅子的家

本網站由 小梅子工作室製作 / 羅馬服裝設計中心贊助 / TacoCity空間提供

 

  觀看訪客統計報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