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訊】新聞-紀錄-生活藝術-農產品-社區營造 
【故鄉】地理-歷史-宗教-民俗-文教行政

【旅遊】小吃-交通-地圖-指引
【互動】留言版-討論區-簿

【會員】申請-登入-設為首頁

 

從社區營造到文化創意產業

        社區營造緣起於社會之中,人與人越來越疏離,都市化的結果,高樓大廈林立,每一個水泥建築裡,究竟左鄰右舍居住的是誰?我們越來越不清楚;同樣的,交通與工商業的發達,促成我們的移動能力,因此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地方,所知所認識更少,應該是說,社區這塊土地的居民,來自哪?住了多久?可能大家都不清楚。而社區營造主要就是在喚起社區居民走出自家的大門,藉由對社區文史的發掘,凝聚出社區居民的共識,發展出社區的活力。

        社區營造的風行,從都市吹向地方,可以看到不少的文教協會、基金會的成立,甚至有不少自發性的社區組織成立,不僅有承先的歷史意義,更有啟後的功能。從台北的永康街、文山區的貓空,到台中的精明一街、國際街,更甚而屏東的黑鮪魚季等等,這些例子說明,社區營造不只是一種社區居民內化對自己土地的認同,當然,那是基本的近程目標,但是,當居民的共識凝聚之後,社區的特色被營造成功了,這個社區的力量就產生了。

        屏東黑鮪魚季可說是近兩年最成功的一個例子,現在賦予一個新名詞,叫做文化創意產業,事實上,黑鮪魚不單單只有在屏東東港,在宜蘭縣,同樣有捕捉黑鮪魚的漁業活動,但是屏東縣政府的作法,給原本既有的傳統產業加值了,所以一提到黑鮪魚,令人聯想到是屏東東港,而屏東黑鮪魚季的行銷包裝,讓抓黑鮪魚不再只是漁業行為,而且帶動觀光的發展,一來保有既有的當地文化傳統,再者讓當地居民的經濟提升,更有可能讓外流的人口回流。

        再談離我們較近的「台灣咖啡節」,華山的咖啡廊道,就是當地居民一種自發性的發展,從無到有,一家一家的咖啡店(café shop)陸續出現,讓當地的社區營造出咖啡特色,這一個月來,讓在外地的我,都感受到她強烈的行銷,這是第一年,已經有非常強力的印象產生,如果再持續下去,其成果與屏東的黑鮪魚季可相媲美。

        相對於古坑,我們梅山的資源並不差,雖然太平瑞里風景區已經有不錯的口碑,不過似乎沒有一種文化的根,其他的村落,更是缺乏特色可言,其實果真如此嗎?在網站上,經過這些年的新聞報導,我們陸陸續續有一點點新聞性的價值存在,但總讓人感覺零散、不夠power2000年的梅山藝術季,公所主秘看到小梅子網站,更主動積極寄發邀請函給我,並請我協助製作相關網頁,聽說今年的藝術季又要開辦了,找遍了所有的網路媒體,卻只在梅圳國小與文教基金會看到片段的資訊。

        再看看旁邊的竹崎公園,過去我們一直以有個梅山公園為榮,但曾幾何時,每次經過竹崎公園的時候,看到他吊橋上的燈光與依山傍小溪的規劃,總會對自家的公園感嘆一番,不是我們退步,而是別人在往前走,且開始把我們拋在後面了。

        對於這樣的結果,讓人對於故鄉的沒落,是有一點點傷感的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梅山的社區營造在哪裡?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又在哪裡?

 

智慧財產權】【服務】【贊助】【關於小梅子的家

本網站由 小梅子工作室製作 / 羅馬服裝設計中心贊助 / TacoCity空間提供

 

  觀看訪客統計報表